“加力”是《若干措施》的关键词和亮点。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介绍说,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一起研究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,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。这个“加力”体现在四个方面,一是大规模增加补助资金,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。统筹存量和新增方向,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,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,提升地方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,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,加快推动经济回升向好。二是大幅度提高补贴标准,加大已支持领域补贴力度。对报废符合条件的乘用车,并购买新能源车和燃油车,补贴标准由每辆1万元和7000元分别提高至每辆2万元和1.5万元。对报废联合收割机、播种机等并更新购置同种类机具,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,按不超过50%提高报废补贴标准。对设备更新贷款贴息,贴息比例从1个百分点提高到1.5个百分点。三是合理扩大资金支持范围,新增老旧电梯、家电家装等重点领域。将能源电力、老旧电梯等领域纳入设备更新支持范围,将家电以旧换新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范围。同时,安排一定规模资金,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其他品类消费品以旧换新。具体支持品种和补贴标准,由地方自主确定,进一步扩大补贴政策受益面。四是优化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,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。对汽车报废更新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、家电以旧换新等领域补贴资金,按照总体9:1的原则由中央与地方共担,对东部、中部、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%、90%、95%。
“升官发财请往他处,贪生畏死勿入斯门。”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所国共合作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-黄埔军校校门口的一副对联,横额“革命者来”。
这幅对联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,在开学典礼上,他如此说道:“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,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”,要“学先烈的行为,像他们一样,舍身成仁”,不“贪生畏死”。”
自此,许多心怀救国图存的热血青年,纷纷投入此门,以实现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。在这里,涌现出了许多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产生巨大影响的风云人物。其中的黄埔一期学员,更是有着“天子门生”的称号,每一个都在军事史上赫赫威名、战勋彪炳,如杜聿明、黄维、徐向前等等......
但是,有那么一位同属于黄埔一期的学员,他年龄最小,36岁就成为了中将,一生都十分低调。然而,他的孙女却在多年之后因一首《后来》火遍全国,时至如今,在许多经典电影之中,依然能看见她的身影。
黄埔军校最小的一期生
1921年,共产国际代表向孙中山提出“创办军官学校,建立革命军”的建议。1924年,在国共两党携手合作、国民革命风起云涌自己,视“教育为神圣事业,人才为立国大本”的孙中山,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,于广州东郊的黄埔岛建立起一所陆军军官学校-黄埔军校,意在为国民革命培养一批有专业军事能力和军事素养的革命军官。
1924年5月,经过重重考核筛选之后,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生被挑选出来了。当时共有1200多名考生参与选拔,最终国际配资线上却只有350名脱颖而出、得到了正式录取。在这其中,就包括年仅十五岁的刘咏尧。
1909年,刘咏尧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姚家坝乡的一个富裕之家。所以,即便身在乱世,刘永尧还能够上得起私塾接受教育。刘咏尧天生聪慧好学,求学之路也十分顺畅,他一路考上湖南岳立中学,毕业后又成功考入北京的朝阳大学。
进入北京朝阳大学的那年,正值1922年。北京,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,在这里,刘咏尧接触到了许多进步思想和爱国教育,深知中国当下的水深火热和人间疾苦,自此,救亡图存的种子便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。
所以,黄埔军校一建立,刘咏尧便立志放弃当下安逸的生活,弃笔从戎、参军报国。就这样,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黄埔军校,并以一贯优异的成绩杀出重围,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生。这一年,他不过才15岁,是同一期学生里年龄最小的那一个。
36岁成中将
上学时,刘咏尧年龄虽小,成绩却始终名列前茅,胆识和气量也不输给任何人,同期学员也都十分佩服他。1925年春,结束了一年学习生涯的刘咏尧从黄埔军校毕业了。毕业之后,他便主动请缨,参与了对抗军阀陈炯明的革命东征。
此次东征的革命军部队,都是由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和革命政府领导的粤军组成,刚毕业不久的刘咏尧,因在军校期间表现突出,被任命为冲锋队队长。作为冲锋队队长的刘咏尧,敢杀敢打,总是冲在最前线,没有丝毫的退缩,由此立下了赫赫战功,被提升为营长。
东征胜利以后,刘咏尧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秀军官,还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深造。当时,与其一同前去学习的还有邓小平、左权、屈武等后来名载史册的重要历史人物,由此可见刘咏尧的能力确实非同一般。
在莫斯科深造期间,刘咏尧还认识了从广州执信学校前来深造的才女韦碧辉。身在异国他乡的两人,因志趣相投、郎才女貌,很快便走在了一起,结为夫妻,婚后,两人一同孕育了两个儿子。
1927年,刘咏尧回国担任陆军中校营长。也许是因为想要平淡度日、不愿参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革命政变,学成归来的刘咏尧并没有再上战场,而是转向从事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工作,担任黄埔军校第三期的教员,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。
在军事教育的岗位上,刘咏尧也将本职工作完成得很出色。由此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和提拔,被蒋介石视为嫡系,两年过后便成为了50师的政治部主任,授少将军衔。这一年,他仅有18岁。除此之外,刘咏尧还十分擅长政治宣传,抗战以前,他创办过怒潮剧社、兼任《扫荡报》社长,还当过复兴社中央干事、国立中央大学教授、中正学校校长。
1936年,刘咏尧组织的万人童子军大检阅,更是名震一时。抗战全面爆发之后,刘咏尧更是扮演着救火急先锋的角色,哪里需要他他就赴往哪里,曾先后在湖南担任抗日自卫军副司令与军管区副司令参谋长,并在湖南大学任教。据悉,刘咏尧还曾在国民军统头子戴笠的授意下,前往敌占区进行情报谍战工作,取得的军事情报成功协助中国军队打了好几场胜仗。
1945年,抗战结束。功勋显著的刘咏尧,年仅36岁便被提拔为陆军中将,而这也是对于他能力的最好肯定。在此之后的解放战争期间,刘咏尧也继续活跃在军事教育领域,还曾一度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督导主任。
孙女靠一首歌红遍全国
在此期间,他与妻子韦碧辉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,两个孩子都跟随母亲一起生活。而刘咏尧也开始对现任工作产生不满,转而认真地研究起军事教学,并将自己所学所历写成书,著有《政治学概论》《世界各国革命史》等书。
教学期间,经人介绍,刘咏尧认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:钟光仪。钟光仪是他在南京创办的中正学校第一届学生,两人最终相伴走过了最后的人生。1948年,国民党节节败退,以蒋介石为首的一众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败逃台湾一隅。
当时,刘咏尧的大儿子刘纬文正在当时的厦门海军军官学校读书,已经随老师同学一同抵达台湾,与父亲相聚。而小儿子刘纬武,却不肯听从父亲的安排,坚持留在大陆,自此与父亲两岸相隔。此后,刘咏尧便在台湾安顿下来,继续从事军事教育工作,并担任“国立”台湾大学教授等多个职务。
在台期间,他一直挂念着身在大陆的小儿子刘纬武,不曾想到,等到再一次重逢,已经是1971年。两岸恢复正常交流以后,刘咏尧便致力于促进中国和平统一,曾担任和平统一使团团长来到海峡另一岸的北京进行交流,一直到1998年才病逝,享年89岁。
而刘咏尧那个安居在台湾的大儿子刘纬文,也成家立业,婚后育有一个女儿,名叫刘若英。刘若英出生时,刘咏尧尚在人世,所以刘若英从小就和爷爷一起生活。从小颇具音乐天赋的她,时常给爷爷唱歌。而爷爷也十分喜欢听她唱歌,还曾亲自教她唱《黄埔军校校歌》,每当她唱起这首歌时,爷爷就会显得十分高兴。
由于出色的外形,刘若英被选中进军电影电视剧行业,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得以留下一个又一个的经典片段,与刘德华、王宝强、葛优、冯小刚等许多大腕都有过表演合作。但是在她心目当中,音乐才是她的梦想之路。
最终,在她30岁那年,她通过一首《后来》成功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,完成了这个儿时梦想。
发布于:天津市